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(公务员版)TXT免费下载-张宏杰在线免费下载

时间:2017-05-01 22:04 /免费小说 / 编辑:费恩
主角叫咸丰,国藩,曾国荃的小说叫做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(公务员版),是作者张宏杰最新写的一本古代历史军事、职场、三国风格的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在这封信中,曾国藩还提醒曾国荃,要初他“廉”,实是因为家门气运太盛,要以此“自概”: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...
《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(公务员版)》第25节

在这封信中,曾国藩还提醒曾国荃,要他“廉”,实是因为家门气运太盛,要以此“自概”:

余家目下鼎盛之际,余忝窃将相,沅所统近二万人,季所统四五千人,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?沅半年以来,七拜君恩,近世似者曾有几人?中则昃,月盈则亏,吾家亦盈时矣。管子云:斗斟则人概之,人则天概之。余谓天之概无形,仍假手于人以概之。霍氏盈,魏相概之,宣帝概之;诸葛恪盈,孙峻概之,吴主概之。待他人之来概而悔之,则已晚矣。吾家方丰盈之际,不待天之来概、人之来概,吾与诸当设法先自概之。

“保泰持盈”是曾国藩一直着思考的问题,也是他清廉自守的一个重要思想背景。谨慎、忧惧是曾国藩格的重要特点。由普通农民而跻朝堂,这巨大的份落差令他一直惴惴不安。从光二十五年他命名自己的书斋为“阙斋”,就可以看出他自那时起,就已经着思考如何持盈不坠了。他在《阙斋记》中说:

国藩读《易》至《临》,而喟然叹曰:……天地之气,阳至矣,则退而生至矣,则而生阳。一损一益者,自然之理也。物生而有嗜,好盈而忘阙,是故安车驾,则金舆骢衡,不足与乘;目辨五,则黼黻文章,不足于……向所谓而不得者,渐乃厌鄙而不屑御。旁观者以为固然,不足訾议……

……于是名其所居曰“阙斋”。凡外至之荣,耳目百之嗜,皆使留其缺陷。

当初他寄银千两回家,要将其中四百两用于周济族人时,曾专门给祖写了一封信,解释他为什么这样做:

孙所以汲汲馈赠者,盖有二故。一则我家气运太盛,不可不格外涉心,以为持盈保泰之。旧债尽清,则好处太全,恐盈极生亏;留债不清,则好中不足,亦处乐之法也。

在那之,“我家气运太盛”,“正当全盛”之类的话就屡屡现于家书,自概之,也是他经常向诸所讲的理。

无奈曾国荃对这位提携了他一辈子的老兄的话,常常是当做耳旁风。对这位名天下的老兄,曾国荃既佩,又经常不以为然。他经常觉得这位老兄太拘谨、太保守、太唐僧。收到这封信,曾国荃写了一封回信:“于人概天概之说,不甚厝意。”说当今之天下,乃“利之天下,强弱之天下”。老兄您所念叨的那些理,只能行于三代,不能行为当今。当今之世,只看谁强,强者通吃,做人不能过于谦退。

虽然不要曾国荃和自己一样清,曾国藩也不能容忍这个迪迪彻底破曾氏家族的俭朴形象。更何况,凡事谨慎小心的曾国藩还有另一重担忧:他担心太平天国虽然镇下去,天下其实仍不太平,另一场大随时可能到来。世之中,富显财,实为不智之举。因此,在曾国荃修建大夫第的过程中,他一直竭想限制其规模。咸丰九年正月初八,在看到曾国荃所画的图样,他写信说:

若另起祠堂于雷家湾,而此仅作住屋,则不宜太宏丽。盖……我家若太修造壮丽,则沅(曾国荃)必为众人所指摘,且世而居华屋广厦,非所宜。

可惜的是,比曾国藩小十三岁的曾国荃此时经常不能领会老兄的良苦用心,反而对曾国藩的导充耳不闻。事实上,直至同治三年遭遇重大挫折之,曾国荃对曾国藩经常是面心不。曾国藩去世之,曾国荃在祭文中曾这样写,自己年时候,对兄的导常常不,“兄裁以义,翻不谓然”,“昔我乘气,自谓无”,“辜负训,四十九年”。

所以收到曾国藩此信之,曾国荃回信蛮横地说:

外间訾议,沅自任之。

曾国藩当然仍然会“絮聒不休”。咸丰九年二月初三又写信详西解说世之际不可过于财的理:

余则谓外间之訾议不足畏,而世之兵,不可不虑,如江西近岁,凡富贵大屋,无一不焚,可为殷鉴。吾乡僻陋,眼界甚,稍有修造,已骇听闻,若太闳丽,则传播招,苟为一方首屈一指,则世恐难幸免。望再斟酌于丰俭之间,妥善行之。

曾国藩还以林则徐的例子加以讽喻,希望沅效此大人先生之风:

沅老近来所办之事,无不惬当。银钱一事,取与均宜谨慎斟酌。今闻林文忠(林则徐)三子分家,各得六千串。督二十年,真不可及。

然而对这些话,正在兴头中的曾国荃一律听不去。在曾国藩的不断批评下,这座大宅一次又一次扩建,越发似王宫。曾国藩也无可奈何,内心却十分担忧。

第三节 曾国荃在天京到底捞了多少油

谈到这里,我们就不得不接触到这样一个问题,那就是曾国荃在天京大劫中到底收获了多少?

曾国荃是南京之劫的罪魁祸首,这是他百莫辩的事实。

太平天国经营多年的“天京”,金银如山,财货似海。这是所有人的预期。南京有无圣库,诸人说法不一。假使如曾国藩转述李秀成语,“昔年虽有圣库之名,实系洪秀全之私藏,并非伪都之公帑。伪朝官兵向无俸饷,而王兄、次兄且用穷刑峻法搜括各馆之银米”,这只能说明天京事,太平天国政权由洪氏嫡系掌管,“圣库”的质已经由“公帑”为“私藏”,而不能由此证明经过期围困的天京城内已经没有财货了。

事实上,太平天国战争就是晚清中国南方社会的一次财富大转移:“第一个阶段是太平天国在征战的过程中大量聚敛财富,东南一带的社会财富除毁于战的以外,其余大部分都被太平天国囊括而去。”圣库虽然空虚,诸将府中却往往金银似海。我们只看李秀成一个例子。

李秀成拥有私产的确切数目无法计算,但在他的《自述》中有些脉络可寻。他在《自述》中曾多次讲到从他手中支出的钱粮数。这些支出,有的难以判断是公是私,仅将明显属于他私财的有俱屉数目两笔银钱珍账,列举如下:

同治二年秋在天京城中,李秀成以银米救济贫者。“开造册者七万余,穷苦人家各发洋钱二十元,米二担,俱到保堰领取。有之人,即去保堰领米,无之家,各自领银作些小买卖救急。”以每人领二十元计算,七万余人就是十四万余元。

与此同时,李秀成因为要离开天京赴苏州,天王不许他走,来花钱买通上下得准出京:“主及朝臣要我助饷银十万,方准我行。不得已,将家首饰以及银两十万。”

从这两笔支出,就可以推算出他的财产是相当可观的。此外,他在天京和苏州城内尚各有一座王府。天京明瓦廊的忠王府史料记载“规模颇宏”,而苏州忠王府则至今仍然是名冠苏南的著名园林。当时率领淮军占苏州以忠王府的李鸿章也惊叹“忠王府琼楼玉宇,曲栏洞,真如神仙窟宅”。说其花园戏台“花园三四所,戏台两三座,平生所未见之境也。”李秀成从1859年夏季封为忠王到1861年底占有苏、浙两省大片地区,不过两年时间,即迅速致富。太平天国期高官的腐化与军纪之败可见一斑。我们很难相信,除李秀成外,南京城内外那些将领都是清廉之辈。事实上,在战火纷飞之际,许多太平军将领都效仿李秀成,在各自的驻地营造安乐窝。许多府第虽已被破了,但从遗迹上仍可看出当时的豪华程度。比如江苏金坛、傈阳以及浙江绍兴、金华等地所发现的王府遗迹都相当可观。

事实上,在入城之,湘军将帅都明确知这是湘军最大也是最的一次发财机会,百战艰辛,都为了这一刻,军官们渴望再富一次,士兵们则渴望捞足一生的资本。“但愿多得金,还乡愿已足。”湘军上上下下对此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,在此之,之所以坚拒李鸿章来援,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担心李部来与他们争抢财物。曾国藩在致李鸿章信中就这样说:“恐……城下之或争财物。”曾国荃对全军的这种心理状,当然了如指掌。

事实上,早在发,在财富冲之下,全军编制已,号令不行,连曾国荃都控制不住。人人争相入城,不是为了杀敌立功,而是怕赶不上这空的盛宴:

时中军兵传令出六成队,留四成守营,而兵勇贪破城功利,皆违令赴敌,中军至无一人。中丞(曾国荃)派营务处易良虎司事,其意见与诸兵勇同,竟不过问。

破城即已人心汹涌如此,破城之的情形自然可以想见。而曾国荃对这股凶的贪婪之完全听之任之,此际所部欠饷极多,他想以此作为对湘乡老乡最的报偿,甚至当赵烈文劝他整顿纪律时,他居然发了脾气:

傍晚闻各军入城,贪掠夺,颇伍。余又见中军各勇留营者皆去搜括,甚至各棚厮役皆去,担负相属于。余恐事中,劝中丞再出镇。中丞时乏甚,闻言意颇忤,张目曰:“君余何往?”余曰:“闻缺甚大,恐当往堵御。”中丞摇首不答。

来虽然在赵烈文的极坚持下,贴出了杀告示,但谁都知这只是表面文章,本无人执行。

湘军的抢劫行为是从上到下,从内到外,遍及曾国荃部几乎所有成员。诸位高级将领们首先做出了极鲜明的示范:

中丞杀良民,掳掠女,煌煌告示,遍于城中,无如各统领彭毓橘、易良虎、彭椿年、萧孚泗、张诗等惟知掠夺,绝不奉行……又萧孚泗在伪天王府取出金银不赀,即纵火烧屋以灭迹。伪忠酋系方山民人陶大兰缚伊营内,伊既掠美,禀称派队擒获,中丞亦不究。本地之民一文不赏亦可矣,萧又疑忠酋有存项在其家,派队将其家属全数缚至营中,邻里亦被牵曳,讯存款,至村遗民空村窜匿。所恨中丞厚待各将,而破城之,全军掠夺,无一人顾全大局。

连曾国荃的幕府文案也乘机抢掠:

文案委员有至城(者),见人子甫八岁,貌清秀,强夺之归。其追哭数里,鞭逐之。余诸委员无大无小争购贼物,各贮一箱,终留剿相夸示,不以为厌,惟见余至,则倾障之。

官如此,普通士兵的疯狂掠杀当然更如虎添翼,以致其情状惨绝人

计破城,精壮毛除抗拒时被斩杀外,其余者寥寥,大半为兵勇担抬什物出城,或引各勇挖窖,得即行纵放,城上四面缒下老广贼匪不知若竿。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担,又无窖可挖者,尽遭杀

城中遍掘坟墓金。

这场大劫难持续时间很,直到一个多月,南京城内仍然纷不止,湘军甚至互相劫掠:

城中各军尚纷不止,兵勇互相掠夺,时有杀伤。本地人有自泰州挈眷来者,兵勇利其妻财,指为余,搂(掳)其女,括其囊箧而去。

经过一个多月的大烧大杀大抢,每个无名小卒全都发了横财。他们不仅将城内的金银财物洗劫一空,甚至连建筑物上的木料也拆下来,从城墙上吊出,用船运回湖南。“泊船西门,见城上吊出木料、器纷纷。”顿时整个江中千船百舸,联樯而上,载从天京抢来的财物女,夜不地向湖南行驶。

直到同治四年,回湘的船队在江上还连不绝。湖南一位读书人杨恩寿在江上见到锦还乡的湘军将士的船只,仍惊愕于其财富之多,气派之大:

邻舟有客声,自言凯撤从江东,桅杆簇簇连艨艟,列五纛,列八骢;左拥二八姬,右拥十五童;船头低镪,船尾饱载赤廑铜,敷腴意气何豪雄!旁有小弁夸是翁:是翁福命郭令公,生平从未习战。习战,必终凶,何如高垒坚彼伺不出,待贼自遁尾贼踪。岂知贼亦疲癃,久据孤城城已空,饥餐树皮食人蒙手落阱鱼釜中,一时涣散如沙虫;大军乃得振旆入,捷书飞奏。吁嗟乎,杀运终,贼技穷,将军静坐成奇功!奇功成亦何从容,十年方博茅土封。

经过这场大劫掠,“江宁货尽入军中”,太平天国惨淡经营十余年,其转移到天京的大量财富,大多都成了湘军的囊中之物。而曾国荃“老饕”之名从此天下。有史说:

闻忠襄于此中获资数千万。除报效若竿外,其余悉辇于家。

(25 / 44)
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(公务员版)

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(公务员版)

作者:张宏杰 类型:免费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