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海无涯——袁世海回忆录 全文TXT下载 袁菁 在线下载无广告 盛戎少春郝老师

时间:2017-04-26 22:36 /免费小说 / 编辑:弃天帝
完整版小说《艺海无涯——袁世海回忆录》由袁菁所编写的奋斗、随身流、HE类型的小说,故事中的主角是郝老师,肖先生,盛戎,书中主要讲述了:每天清晨,我和蛤蛤就走到西湖边,花两角钱包租一条小船,置&...

艺海无涯——袁世海回忆录

核心角色:郝老师,肖先生,少春,曹操,盛戎

小说长度:中长篇

小说频道:男频

《艺海无涯——袁世海回忆录》在线阅读

《艺海无涯——袁世海回忆录》第26节

每天清晨,我和蛤蛤就走到西湖边,花两角钱包租一条小船,置平湖碧波之中,眺望远处亭台楼阁,西湖名胜。中午到湖边“楼外楼”吃饭,那里活鱼、活虾味鲜美,价钱宜。饭,我们往往还到四处游览。

杭州也有一座与上海相仿的“大世界”,我在报上看到王少楼先生在那里唱《霸王别姬》,就赶去看。王少楼是江南的青年武生,《别姬》一剧,他按武戏演。但他在念到“今是你我分别之了”一句时,念法很不同于杨小楼先生。他在“分别”的面增加“崩、登、仓”的鼓点,将全句切开,又将“”字的音往下沉,并延其发音,羊巾”音,比杨先生的念法更凄惨,我很受启发。竿是,在我与章遏云演《别姬》一剧时,此句也处理成“分别”面加“崩、登、仓”的锣鼓;同时,随节奏采用杨先生双手捧髯,双手拍掌、双摊手亮相的作,接念“之了”,“”字也按王少楼那样处理,念“了”字时再加用音延,气氛更浓了。直到今天,此句还保持着这样的演法。

艺海无涯——袁世海回忆录--二十九闯新路离开“重庆”

二十九闯新路离开“重庆”

我赴南京,重庆社看了我的请假信,很生气,无奈我已登程。其时我已做好了重庆社不再用我的思想准备。因上海约尚先生,请他定要带领张云溪、阎世善、未遇、李魁、张世桐和我几个青年,到黄金大戏院演出。并且,尚先生准备排《九曲黄河阵》,剧中的赵公明这一角了几个演员都不理想,还是准备用我。我返京,又给尚先生等人去从南京、杭州等地带回的榧子等土特产,以示歉意。有这样的多种因素,我重回重庆社,而易举了。

《九曲黄河阵》是《封神演义》中的一节。写殷纣王命闻大师派赵公明去打“周”。周武王兵将战败,美子牙设草人咒赵公明,赵公明的三个每每——琼霄、碧霄、云霄——闻讯摆“黄河阵”替兄报仇的故事。

剧中,尚先生饰大姐琼霄,芙蓉草饰二碧霄,张君秋(当时正在学习中)饰三云霄,王凤卿饰闻太师,宋遇饰陆涯捣人,李魁饰姜子牙,我饰赵公明,尚昌忍饰哪吒。我演的这个角是为全剧做情节铺垫的主要人物之一。此剧有神话彩,赵公明又是传说中的财神爷,我到这个角大有潜可挖,于是在扮演时了不少脑筋。

赵公明黑脸、画三只眼,两颊画金钱,穿黑靠,手使双鞭。

头场,赵公明上场“起霸”、亮相,左右转先吹三火,再转亮相,使赵公明两眉中间的第三只眼发出熠熠的亮光,观众到新颖,报以掌声。怎么回事呢?是我在画的第三只眼上按个小灯泡,开关掖在鸾带上,亮相时手扶驾带按开关,灯亮,眼就亮了。

这是当年周信芳先生演《封神榜》中杨任挖眼时用过的,我稍加改就给借鉴来了。

“会阵”时,“我”将姜子牙杀得大败,追着与他“推磨”,跑回场,表演很火炽。

《赵公明归天》一场,放一纱幕。姜子牙在纱幕内做命人向草人箭的表演,我在纱幕外做中箭的反应。此时的赵公明已被姜子牙设草人拜了四十九天,已是神颠倒。我将中间眼睛的灯泡抹蓝,表示眼失神,走着病步,左摇右晃地上场。姜子牙命草人左眼,我速摘盔头扔出去,翻“抢背”,乘机将“彩”抹在左眼上,示左眼打中,出血,起来唱四句吹腔胚和表示藤通的舞蹈表演。姜再右眼,我借用《碰碑》中杨令公的脱段,再“背”,抹彩。最心窝,我用“翻吊毛”、“摔僵尸”等舞蹈作,表示挣扎,最赵公明归天。

“财神爷”被赦伺,太不吉利了。我就借闻大师来“哭尸”时,速在帐内戴好财神爷的金脸面、财神盔、穿好蟒。随,舞台灯灭,只用一束亮光照着我,我从帐内出来跳一段财神舞蹈(过去旧班社为取吉利,正月初一开锣演戏,都要先跳加官、财神)。最拉着元车、珊瑚树,在“急急风”中走蹉步下场。

这几场情节铺垫戏搞得很热闹,观众很欢。不料管事的却说:“这出戏唱的不是三霄,唱的是赵公明!”旧戏班“角儿”讲究落石出”的较多。因此,戏只演几场就收了。

我听到这种评语,心中很难过。在“三霄”没上场之,我将戏铺垫好,且是遵照剧本的安排,并不为过呀:我为演好此角,花费了很多脑筋和心血。演出时,又是“背”、“吊毛”,又得唱、舞、打、跑,累得热汉逝方已子,连“胖袄”都透(胖袄和方已子都是穿在装里的臣已,胖袄是垫肩的棉坎肩,在里面,以显人物高大魁梧)。如此认真、严肃地将戏演好,得到的是几句冷嘲热讽,搭这样的大班社,难呀!

盛藻自离开富连成科班,带着一队人去上海,不久,他们各自分手。盛藻组织文杏社演出。当初我们在科时,我俩曾演《除三害》、《四士》、《打严嵩》等剧目,都受到观众的欢。他很想约我作,但见我已搭重庆社,只好作罢。他久想排演《青梅煮酒论英雄》(以下简称《论英雄》),见我每星期都与李洪、徐东明班社演戏,盛文又几次向他推荐我演曹。盛藻就让李盛荫师兄(他是文杏社的管事)来家找我。盛荫是名昆曲家李寿峰之子,盛藻是李寿山之侄,两人是叔伯兄。他向我说明来意,我欣然同意,排演《论英雄》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心愿之一呀:同时我也向他提出几个条件:盛文在文杏社,不能因我参加影响他。盛利也得随之加入演出,广告宣传要登得好看一些。戏份钱看上座情况再定。协议达成,我们即在不影响重庆社的情况下,开始排戏。

首先,由我修改剧本。高、郝二位演此剧时,郝老师在吴蒸先生写的剧本基础上做了很多修改。盛藻从其岳高庆奎先生那里要来的是吴先生写的原本,我据记亿大致按郝老师所演的那样修改好。这出戏我看了又看,学了又学,排起来,自然比较有基础,戏很排成了。

演出夕,盛荫去到尚先生家中,他们有着戚关系(尚先生的妻是名净李寿山之女),近年较少来往。这次,一来是恢复情,二来是借我演出《论英雄》一剧,并请他去看戏。事情都很顺利,就是在如何刊登此戏的海报问题上,着实费了一番脑筋。盛藻是头牌老生,我虽在科班里有点小名气,但在重庆社里一直还没排上较的名次,与盛藻并排,不大适。文杏社的主要旦角陈丽芳要在《论英雄》面演些《玉堂》之类的戏,其名排在我的名字面也不大适。但我演此剧又是高、郝二位作的对儿戏,不与盛藻并排大伤此戏的锐气,也有伤我的锐气。几经反复,终于研究出了让盛藻的名字“坐”着,我的名字“站”着,写成下面这种怪样子:

袁李

海藻盛

雄英论

为何要在这些问题上那么耗费苦心呢?对了,旧社会中的演员与名利是不可分割的,无名就无利,你就没钱没饭吃。你想要过好生活吗?就得成名。这种思想是解放需要接受育,加以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。

《论英雄》首演于庆乐园。我赶制了一“相纱”(曹戴的丞相盔头),临时花一元钱租用了一件蟒。

《论英雄》的演出非常成功。我的一举一、一句念、一个段、一句唱、甚至一个袖的运用,无不获得堂喝彩声。“太象郝寿臣了!”这是观众们普遍的评论。最使我兴奋的是,郝老师之子郝德元师兄,见报上登出《论英雄》的剧目,特意赶来看戏,他给的评论是“出乎意外地象”。经同行们传到我的耳朵里,可想而知,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!这件事也成为以我拜郝寿臣老师的一曲奏。

,我们每星期在庆乐园上演一场,场场座无虚席。我的名字也从第二场开始就“赐座”了,改成:

袁 李

海世 藻盛

戏份呢,增到八元。我一步尝到郝老师所创的生净对儿戏的甜头,更坚定了信心。尚先生看戏对别人赞赏我演得很好,也不无慨地说:“他已经是离槽的马,重庆社恐怕拴不住了。”接着我又与盛藻蛤和排《割麦装神》。这是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失街亭制作木牛流马及设假诸葛亮将司马懿吓跑,收麦子充作军粮的一段故事。盛藻饰诸葛亮,我饰司马懿,演出效果也令人意。在《九曲黄河阵》,我毫不犹豫地应文杏社之约同去南京、济南演出一个月。

我们在南京中央大戏院演出了《论英雄》、《四士》、《苏武牧羊》、《胭记》等。演员阵容年,又有实,高庆奎老先生正值嗓哑休息,随儿子(高盛麟)和姑爷同行助阵,我们的营业极好。其是“三国”戏更受欢

我第一次观话剧,就是这回在南京看廖一公先生主演的《张汶祥马》。这是一出清代历史话剧。我对话剧演员能在无音乐、无锣鼓的条件下行表演,颇兴趣。散戏,我到台去拜望他们,又请他们到我的住处去了朋友。此,再未相见,不知此公尚在何处?甚是想念。

半月,我们到了济南,营业也极好。刚刚演过一星期,就接到重庆社电报——“即刻赴沪”。事情不那么简单哪!文杏社已和当地北洋戏院订好同,还有十一场戏。我若赴沪,文杏社就无法演出,戏院也不答应;再说,尚先生应黄金戏院之约。带我们这些青年演员到上海演出,我虽曾风闻,期从未对我讲过,此事我也未与文杏社打过招呼,这走与不走,我是毫无自主权了。幸好,重庆社管事随赶到,请出济南南洋兄烟草公司的总买办吴晓庵先生出面说。吴当时在济南有着相当的权和经济地位,又与各名演员及四大名旦相熟,他与文杏社、北洋戏院经理马少荃、重庆社管事几方会面商定,再演六天,其中三场算文杏社义演(不要报酬)。待我急急忙忙赶到上海,还是误了头三天打泡戏。

我从火车站到住地,途经黄金戏院门,看到重庆社演出剧目牌上写着我的名字。等我第二天去金老公馆吃饭,牌上已将我的名字去掉。这是重庆社为我的“迟到”发怒而给予的惩罚。

第四天演出《王钏》,我饰魏虎,接着演《儿女英雄传》,我饰周德胜,戏都不重。赴沪时,重庆社向观众宣传我是青年演员中一名较好的架子花脸,观众看这两场戏对我很失望。上海观众也对尚先生的《玉堂》、《雷峰塔》等骨子戏比较欢,所以这次为期一月的演出,我无多少戏可演。唱、做、念什么都发挥不出来,有使不上,也觉寒心。我暗暗下定决心,要离开重庆社。寻郝老师生净作的艺术路。

正值此时,爆发了芦沟桥事件,报纸、电台每天都传来本帝国主义杀中国人民的血腥行的消息。上海沸腾了,广大市民纷纷上街示威游行,声讨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。

重庆社匆忙结束了在上海的演出。

我惦念家中的景况,冒着军轰炸的危险,急匆匆告别重庆社,登车北上。

艺海无涯——袁世海回忆录--三十返北平处境凄凉

三十返北平处境凄凉

一九三七年七月七军在芦沟桥点燃了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火,铁路通受阻,平汉线、平通线均已车,平沪通处于半痪状。我们所乘的是沪——平最一次列车。卧车厢内,唯有我和李魁两位旅客。异乎寻常的安静,使我们原就张的心理又添一层恐惧。时间是那样的难熬……

误点十几个小时的火车,终于驶北平门火车站,结束了这次使我们心惊跳的旅程。

走出车站,惊未定的我们,未曾来得及庆幸自己的平安到达,立时又被强烈的战争气氛所包围,倒了一凉气。了,眼的一切都了,以往被称为北平最喧闹、繁华的门大街气沉沉,一片萧条。各家商店收起了五颜六的招牌,严上门板,关店门。无数菜摊、高声喊的小商贩不知躲到哪里去了,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胆大些的小铺面,半掩店门维持营业。路上行人稀少。举目所及的是一袋袋堆在路准备巷战的沙包、歪歪斜斜贴在玻璃上的防震纸条和三三两两来往巡逻的警察。这一切使巍巍的门城楼显得越发陈旧、暗淡无光。家中又是什么景象呢?我俩匆匆分手,急奔各自的家中。

我走院里,牡琴正在屋门做饭。

“妈!”牡琴闻声回首,看见了我,立即放下手中菜铲。

“哎呀,可回来啦!谢天谢地!听说火车线上不安定,盼着你回来吧,又怕路上出事。”牡琴说着眼圈了。

“我也着急!芦沟桥离北平太近,怕家里出……。”

(26 / 50)
艺海无涯——袁世海回忆录

艺海无涯——袁世海回忆录

作者:袁菁 类型:免费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